2025年3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举办“山茶映丹心,社火铸舰梦”专题党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声入人心”理论宣讲团成员李佳秋以校友黄旭华院士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结合校史与革命精神传承,为低碳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理论宣讲。学院党委书记宋续明、师生党员出席此次活动。
党课伊始,李佳秋以黄旭华院士从交大学子到“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人生轨迹为脉络,讲述了这位隐姓埋名三十载、为我国战略核潜艇事业奉献终身的科学家的故事。 “他远离家乡、荒岛求索,从此深藏功名三十载,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他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核潜艇的从无到有、跨越发展探索赶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回溯了黄旭华因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进入公众视野的历程,并重点剖析了其精神源泉——交大“山茶社”革命精神的深厚滋养。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交大“山茶社”以文艺活动团结青年、传播革命理想。李佳秋通过“印象深刻的转正经历”、 “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 “惊心动魄的地下学运活动”三个故事揭示了这段经历对黄旭华的深远影响。茶花年年开,精神代代传,山茶社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成为了黄老坚实的精神后盾。
李佳秋强调,黄旭华于1958年秘密赴京担任核潜艇总师,不仅因其卓越能力,更因“祖国终将选择忠于祖国的人”——正是因为黄旭华学长过硬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信念。
党课最后,宋续明书记进行总结发言,他深情回忆了自己与黄旭华学长的三次接触:九十余岁高龄坚持站立发言、疫情中亲笔题勉后辈、捐设奖学金支持交大人才培养……宋续明特别提到黄旭华对青年的寄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勉励学子传承“山茶社”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号召师生发扬黄旭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立足专业深耕科研,以“能担多大责、能献多少力”的胸怀投身强国事业。在场学子纷纷表示,将以黄旭华学长为楷模,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绽放光芒。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莲路3号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官方邮箱:culcc@sjtu.edu.cn
©2020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版权所有 沪交ICP备20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