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重磅!低碳师生助力《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21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召开。由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师生参与撰写、能链智电牵头发布的《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大会期间正式亮相,集中呈现了我国在交通出行碳减排、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及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

《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在COP30成功发布


白皮书亮点概览

本年度“白皮书”系统梳理了碳普惠政策演进和市场趋势,展示了中国从“全民碳路”向“全域减碳”的系统转型;同时,关注国际前沿案例与技术创新,覆盖多样场景,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成果。在碳普惠融合创新方面,“碳普惠+”成为新趋势,碳普惠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文旅、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了特色融合应用。值得关注的是,白皮书首次提出 “碳普惠平台五星评价体系”,从用户、场景、产品、体验、交易五个维度,为行业树立可量化、可对标的评价框架。

《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由能链智电、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等16家机构联合发布

 

低碳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白皮书撰写

在《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的撰写过程中,低碳学院师生团队在产业导师翟宇博的引领下深度参与。低碳学院的童抗抗老师、季亦利老师和何润铭、万智谦、余豪以及白丁羽同学,共同投入到白皮书撰写多个关键环节,他们积极参与“公众碳普惠认知度”专题调研环节,为白皮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并在多轮稿件迭代中,承担了重要章节撰写、典型案例分析、英文翻译等重要工作,提升了报告的严谨性与可读性。此外,学院同学们还负责英文展示材料的准备,使得中国碳普惠经验更好地面向国际社会分享。

依托学院专业实践课程项目,何润铭、万智谦、余豪三位同学积极参与的产业课题《全球公众参与型碳普惠机制比较研究》,正是学院产业导师项目中的重要实践成果。该课题在学院综合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年度专业实践成果奖,充分体现了产业导师机制在连接学术理论与现实问题中的桥梁作用。通过这类以真实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项目,不仅有效提高了白皮书的内容质量,也进一步强化了低碳学院在产教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 

 

产业导师声音

能链智电可持续发展总经理、学院产业导师翟宇博表示:“此次白皮书以科学调研、深入分析和国际视角,为行业、政府与研究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碳普惠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拓展,在更多场景实现突破。”

 

以此为契机,学院将与能链智电建立长期务实的深度合作,持续推动低碳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深度结合,将最前沿的产业需求融入教学与科研,持续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低碳创新人才与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