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走近低碳学院2018-2019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国家奖学金是当前高校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在今年的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有两位低碳学子成功获奖,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国奖大佬们如何用实力诠释优秀!
胡海洋,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中英国际低碳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云行老师,2018年、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获奖经历
2017-2018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8-2019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上海交通大学五四评优“优秀团干部”
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环境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
上海市第五届上海市研究生环境论坛“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国际组织训练营优秀营员
学生工作
担任环境工程专业班长,带领班级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班团集体建设二等奖”。2018年被低碳学院聘为辅导员,协助学院思政教师处理学院团学工作。在学院初创的大背景下,积极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发起并召开了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代表大会,并组建了低碳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会。2018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 “优秀团干部”。
论文发表
共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总影响因子达到接近30。
·H. Y. Hu, Y. Lin*, Y.H. Hu*,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 component core-shell structured TiO 2 : A review,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IF= 8.35
·H. Y. Hu, Y. Lin*, Y.H. Hu*, Core-shell structured TiO 2 as highly efficien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for dye degradation, Catalysis Today (2019). IF= 4.88
·H. Y. Hu, Y. Lin*, Y.H. Hu*, Phase role of white TiO 2 precursor in its reduction to black TiO 2 , Physics Letters A (2019). IF=2.09
·Y. Lin, H. Y. Hu (co-author), Y.H. Hu*, Role of ZnO morphology in its reduction and photocatalysi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9). IF=5.15
·S. Q. Wu, H. Y. Hu, Y. Lin*, J. l. Zhang*, Y.H. Hu*,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over TiO 2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IF= 8.35
实践经历
上海市信息中心“低碳旅游,低碳产品”课题实习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国际组织训练营
“翼计划”走访北京国际组织实践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全球挑战计划”——中马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
2019年低碳学院“碳索未来,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长)
Q&A
Q:学长研究生期间学生工作经验丰富,让您印象最深刻活动的是什么?怎么看待学生工作?
A: 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研一刚入学的时候,和全班同学一起在闵行校区策划组织开展了“低碳趣味越野大赛”。虽然当时我们学院只有30名同学,但是我们还是顺利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的活动。从前期策划,到实验测试,再到最后活动当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并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活动受到了参赛者的一致好评,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学生工作是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可以锻炼一个人协调沟通能力,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虽然,学生工作会占用部分学习时间,但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在学生工作上的付出还是十分值得的。在学生工作中沉淀下来的方法论是受用终身的。
Q:关于科研方面有没有独到的学习方法或建议?
A: 关于科研,我觉得最重要的三点是培养自己独立思维的能力、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提高自身钻研的能力。在科研的路上要以问题为导向,多提问思考,才能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切记不可不假思索地重复试验,停留在试验的基本操作上,那样的话,只会觉得自己是科研民工,而不会对科研产生兴趣。好的科研成果是建立在自己的探索之上,单纯重复而不学会独立思考是不利用长久发展的。
Q:学长实践实习的经历丰富,请问第一次参加实践项目的契机或动力是什么?有什么心得体验呢?
A:参加实践的主要原因是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书本知识是一个过程,通过实践来检验并扩展书本知识是另外一种体验。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后者,因为实践的过程,收获到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不光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更可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实践中充满了很多未知并且潜在的收获,所以,在出发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这段经历中收获什么。而这恰恰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Q:您的研究生生活有没有迷茫期,您认为在迷茫期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调整心态?
A: 迷茫期是很正常的,我经常遇到迷茫期,并且还带有深深的焦虑感。我觉得出现迷茫期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处在一个思考,求索的状态而不是得过且过的状态。应对的办法有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迷茫期,“思而不学则殆”,长时间的去思考焦虑反而浪费了很多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时间。因此,切记要控制好迷茫期的时间。在对未来没有长久规划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小目标,比如考证,考语言之类,及时让自己走出来,并且充实起来。一旦开始行动起来,思路也会变得开阔,自然也就有很多启发来帮助自己走出迷茫期。
Q:学长未来有什么规划?可以分享下做出这个选择的心路历程吗?
A: 未来的规划是继续读博。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觉得对自己认识还不够清晰,对自己人生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因此想先去读博,继续学习,在往后的学习中,继续反省内心的真正追求。
学长寄语
希望低碳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能够树立起三个意识。第一个意识是学校意识,作为交大的学生要传承好交大的校训和风骨,从交大带走的不光是知识,更有交大人的品格。知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起点,但是精神内核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点。第二个意识是学院意识,低碳学院是新学院,学院的发展影响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将助力学院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志存高远,做一个可以回馈学院,助力学院发展的低碳学子。第三个意识是自我意识,通过研究生的学习,不光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培养自身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价值追求。最后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踏实学习,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能够充实地度过短暂的硕士生活。
高子彦,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中英国际低碳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耿涌老师,2018-2019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获奖经历
2018-2019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组织人才训练营优秀营员
第十四届IET全球英语演讲竞赛(上海交通大学站)决赛三等奖
研究生暑期学校“Green for life”优秀小组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特等奖(团队)
科研经历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绿色低碳转型特征与模式研究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律研究
• 参与上海市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规划项目
• 入选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论文发表
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另有一篇论文在投稿中。
• Gao, Z., Geng, Y*., Wu, R., Chen, W., Tian, X., 2019. Analysis of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in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its driving forc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23: 94-108. (一区TOP)
• Gao, Z., Geng, Y., Wu R., Zhang, X., Pan, H., 2019. China’s 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pplied Energy. (文章在投)
• Wu, R., Geng, Y*., Cui, X., Gao, Z., Liu, Z., 2019. Reasons for recent stagnancy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Energy. 172:457-466.
• 陈伟,耿涌,黄斌斌,钟绍卓,高子彦,吴非,尤炜,宋晓倩.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 生态学报. 39 (21).
• 梁辰,高子彦,陈紫怡. 上海交大|新加坡政府垃圾末端处理的案例考察.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 2019.9.19
实践经历
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参与化工园区碳排放核查工作;
低碳能源与低碳城市国际峰会——承担外宾接待与引导工作;
亚洲开发银行、上海市环交所、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参加碳市场、绿色金融及清洁技术服务城市低碳发展高级研修班志愿服务工作;
2019年低碳学院“碳索未来,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
Q&A
Q: 还记得刚读研时的情景吗,当时心态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当时就对研究生有了初步的规划?
A:刚开始读研时,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首先是课程方面的压力,因为本科并不是环境专业,所以很多东西要从头开始学习。另一方面是来自导师的压力,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同组保研进来的同学已经领先了很多。但当时我的抱定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学好的信念,坚持每天自习,充分利用好时间。当时我对研究生的规划是:研一完成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从而达到交大的毕业要求;研二赴爱丁堡交流学习。虽然后来去爱丁堡的计划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通过研一整年高强度的学习,我基本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在研一独立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这为我之后开展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Q: 学长参加大型科研项目的经历丰富,请问第一次参加科研项目的契机或动力是什么?有什么心得体验呢?
A:第一次参加科研项目是在入学的两个月后。导师安排了一次组会,布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中期考核准备。当时作为科研小白的我主要是负责整理研究成果,协助撰写中期报告。借着这个机会,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认真研读了整个基金项目书和之前组内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希望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把自己研究的研究视角逐渐聚焦在行业尺度的碳排放研究,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部门。之后我带着自己初步的研究思路与导师进行了交流,他给我了一些新的思路与启发。最终我们决定尝试着以中国制药行业这一前人尚未涉足过的领域开展研究。后来随着研究的开展,虽然也遇到了研究方法的选取和数据可获取性等一系列问题,但终归还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总结起来的心得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研究思路的获取要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良好的文献管理习惯, 明确你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就是带着这些问题与导师及时沟通交流,有时导师的一句话甚至可以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研究思路(当然是否可行还需要自己去验证)。
Q: 您的研究生生活有没有迷茫期,您认为在迷茫期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调整心态?
A:我认为短暂的迷茫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正常的。我在读研期间最大的迷茫就是曾在就业和读博之间徘徊。大概从今年的6月份开始,我因为这两个选择开始感到焦虑。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报名参加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引导专项,一方面为了让自己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自己从繁忙的科研模式中解脱出来,换一种心情;第二件是报名参加了9月份的雅思,为读博做准备。虽然这两件事情并不能直接为这道选择题提供答案,但至少让我心中感到了踏实:无论做任何一个选择,我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认为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茫的时候什么都不做。无论我们今后的人生规划如何,都应当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
Q: 关于科研方面有没有独到的学习方法或建议?
A:不敢说有任何独到的学习方法,我个人的主要建议:
- 低年级的同学尽早掌握一些数据处理和作图的工具软件,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 坚持每周阅读高水平期刊论文并撰写文献报告,系统归纳他人的研究方法与贡献。
- 科研之余要学会奖励自己,比如完成阶段性的工作后可以好好的犒劳自己,短暂的休息后,再全身心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行成良性循环。
学长寄语
- 从来就没有太晚的开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如果你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请抓住时机继续勇往直前;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不如意,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去做,你的努力总会撞见你的幸运。这不仅仅是一句鸡汤。Nature证实:早期在科研道路上遭遇挫折仍坚持不懈的青年学者,在后期往往能取得更高成就 [1]。
-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从事低碳环保事业不仅需要我们培养专业素养,更需要有一份情怀。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希望我们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不忘来到低碳学院的初心,在此与大家共勉。
- 感恩父母师长和身边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参考文献
[1] Wang Y, Jones B F, Wang D. Early-career setback and future caree impact[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4331. DOI: 10.1038/s41467-019-12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