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参访红色纪念馆

2021年12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2020级硕博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的党员们共赴周公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走红色之旅,回望峥嵘岁月,追溯党的根脉,解读党的初心。

周公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前合影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位于思南路107号(今73号),是一幢4层的西式花园楼房,建于1920年,1979年修复建立纪念馆,又名周公馆。

周公馆”名字的由来,是因为1946年6月,在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上海的办事机构曾经设立于此。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西大门的名牌刻“周公馆”三字,以便于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探访。

这是一幢建于1921年的欧洲近代独立式花园洋房。党员们跟随讲解员一路参观,一楼为汽车间、厨房、传达室及工勤人员宿舍,二楼是会客室和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三楼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四楼是集体宿舍和董必武等的工作室兼卧室。

整幢楼房掩映在爬山虎浓绿的叶丛中,馆内陈设简单。看着室内朴素的陈列,党员们沉浸在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中,他们在周公馆进行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为我党扩大和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观完周公馆,党员们随车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00年前,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就坐落于兴业路(1943年前称望志路76号),1921723日晚,在这里正式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承载人民力量、肩负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100年后的今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与兴业路76号隔街相望,并延续了青红砖的石库门的建筑风格。

中共一大纪念馆厅前合影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走进一大会址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毛泽东、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十三位代表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的另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初创时期13位共产党人浮雕

师生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 包括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燃初”“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通过年代感的实物文物、人物模型、还原场景、视频影像等多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建党时期革命先辈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顽强精神。

此次联合党日活动激励了低碳师生党员同志们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难、舍身救国的革命精神。走出展馆,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不能忘记初心,我们要继续弘扬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这次参观更加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发展到成熟的革命历程,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以及认识到习总书记关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努力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