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2022长三角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海)— 低碳与经济发展合作会成功举办

      11月27日,在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及相关高校共同举办的2022长三角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上海隆重开幕。11月27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协办的“低碳与经济发展合作会”成功举办。来自社会各界关注低碳与经济发展的50余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同时开通了现场直播,线上700多名观众共同参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许开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罗鹏分别致辞。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赵长颖,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Stuart Haszeldine,英国华威大学教授David Elmes,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Aristides Kiprakis 分别作主旨报告。会议由赵长颖主持。

       本次合作会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低碳经济、能源转型路径、氢能、储能、智慧能源、零碳负碳技术等前沿领域,探讨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旨在低碳交叉领域开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

       

       许开宇首先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2022长三角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海)-低碳与经济发展合作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表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由教育部发起,有关省区市搭台,各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谱写的协同创新谋发展、开放合作促共赢的新乐章。“低碳与经济发展”作为今年规定专业方向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作为国内首家低碳学院,也承担了协办此次“低碳与经济发展合作会”的重要任务。她期待与海内外各界朋友一道,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原动力”和“新引擎”,为推进全球创新和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罗鹏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一直以来关心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关注、投身国家低碳事业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服务为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上海交大特色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他期待大家积极分享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长三角地区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更多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

       随后,徐锭明作主旨报告《加快氢能发展,推动能源革命》,他指出能源百年大变局在于构建能源新格局,党的二十大关于能源表述可归纳为安全和革命,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能源革命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氢能作为未来能源,是能源革命的第三大支柱,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氢能,氢能之都花落谁家是个未知数。同时他指出氢能是未来零碳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推动氢能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要发展数字能源,推动能源发展进入新的时代。

       Stuart Haszeldine在《碳抵消或碳清除-自然碳及地质碳存储》的报告中指出,为了达到近零排放,需要进行能源转型、提高能源使用率以及实施碳捕捉和封存,他阐述了利用“自然捕获和储存”以及“工业捕获和储存”来重新储存碳的不同方案,对两种储存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如何将两种储存方式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根据其储存价值进行不同的定价。

       赵长颖作主旨报告《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探讨及技术展望》,报告分析了我国当前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我国将重点在非化石能源、储能、能源互联等三大领域开展研发攻关与推广应用,为实现能源在电力热力、工业减排、交通等领域的成功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挑战严峻,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和方向,技术引领变革发展。

       David Elmes作主旨报告《智慧能源系统中的供热》,他指出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但是化石能源在供热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智慧供热系统在未来碳中和能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报告介绍了英国华威大学低碳智慧的供热系统,讨论了如何利用智慧楼宇系统减少热需求,同时用减碳设备替代现存供热设施,强调不仅需要提升能源效率,更需要能源转型。

        Aristides Kiprakis作主旨报告《提高电力系统储能价值》,他提出从宏观能源系统角度,储能的价值在于满足增加经济价值、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系统目标。目前,世界经验表明,储能系统是可再生能源与电网融合的最佳方案,同时储能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因此科学配置储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储能价值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虎添翼。

       本次“低碳与经济发展合作会”的成功举办,对探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推动科研联合攻关,努力实现合作互赢和共同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