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低碳学子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精彩汇报


发布时间:2023-11-20 

低碳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积极支持学生走出去,鼓励低碳学子踊跃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了解科学前沿和进展,学习当前先进技术,发表学术见解,展示低碳学子精神面貌。今年以来,已有多位同学参加多个重要会议并作学术汇报,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快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2023年2月,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越收到日本机械学会的邀请,前往新加坡参加第十六届国际互联网搜索与数据挖掘大会 (The 16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及AISG-WSDM智慧城市创意挑战 (AISG-WSDM Smart City Ideation Challenge) 现场决赛展示并进行主题为“Automatic domestic solid waste sort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ensors”的学术汇报。

报告研究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从新加坡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回收当地资源。介绍和比较了几种检测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并测试了一种利用这些算法构建有效数据集的方法。报告获得奖项,“AISG-WSDM Smart City Ideation Challenge Second Prize in the final pitch”。

2023年5月,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温家乐和马翼收到日本机械学会的邀请,前往日本参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ICOPE)并进行学术汇报。

温家乐作题为“Intelligent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Gas Turbine Based on GA-BP Neural Network”的汇报。汇报主要介绍了一种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在线调整和自学习PID参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并应用在船舶燃气轮机中。通过设计控制系统,建立动态模型,实现实时动态仿真得到了大负荷突变下燃气轮机各控制回路的控制特性、动态特性响应规律和调节规律。该智能控制方法与BPNN-PID控制装置相比控制精度更高,控制速度更快,为船用燃气轮机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温家乐同学获得学生赛道“最佳展示者”荣誉。

马翼同学作题为“Performance study of an innovative ammonia-fueled SOFC cogeneration power system for zero carbon emission ships”的汇报,针对目前船舶发电系统效率较低、空间占用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紧凑的氨燃料船舶SOFC发电系统,设计了一种催化燃烧一体式氨分解器。报告研究了阳极尾气再循环比、分解一体器气体方向、燃料利用率以及氨氧比对于系统的耦合效应,并根据系统敏感性提出了不同场景下的调控方式。他的研究可为绿色低碳船舶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6月12日至16日,第十届国际辐射传递研讨会(RAD-23)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我院副教授任涛及课题组参与本次学术盛会。

我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陈玮同学在 “气体辐射”分会场作题为“A machine learning-based grey gas emissivity model for H2O-CO2-CO-N2 mixtures”的报告。他同任涛副教授的研究以机器学习为基础,开发了一种灰色气体发射率模型,以快速估计气体的辐射传递。这项研究通过使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了现有灰色气体混合模型依赖于二维查找表和多个近似步骤的问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了提高用户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

此外,在“反向辐射”分会场,他代表我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洪绪作题为“A physics informed neural network for retrieving two-dimensional scalar field of laminar diffusion flames”的报告。李洪绪博士与任涛副教授利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解决了使用层析激光吸收光谱从轴对称火焰中获取二维标量场的问题。通过将系统的基本物理规律纳入检索过程,PINN方法在处理噪声数据时,显著提高了解决方案的准确性。

2023年7月17日-20日,2023年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沈娟亚参会并作题为“预燃室式氨氢船舶发动机稀薄燃烧研究”的报告。报告研究的预燃室多点分布式湍流射流点火系统,点火能量高,而且可以提高混合气的燃烧稳定性,有着扩展氨气稀薄燃烧极限。该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预燃室射流点火引燃稀薄氨氢混合气的研究。利用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射流点火氨氢燃料发动机的三维CFD计算模型,模拟了其燃烧过程,分析了掺氢比对船舶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2023年8月10日,第24届电子封装技术国际会议在新疆举行。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宋同庆参会并作题为“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System via Game Theory”的报告。该研究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增加的供应比例,提出了多个微电网之间电力交易的博弈框架,以实现低碳运行要求。研究发现,将ADMM方法应用于分布式求解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当多个微电网之间进行能源交易时,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率,从而增强能源系统的低碳性质;参与P2P交易后,可以显著降低单个微电网的运营成本,提高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率;P2P交易能够更好地满足单个微电网的能源需求,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纳什博弈论的应用使多微网在能源交易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激发各微网协同优化的积极性,为电力市场科学定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023年9月4至6日,第十八届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学术会议于上海召开,我院张兴楷同学在会上作题为“Creation of Cold Spell Year in cold climate zones”的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不仅导致了陆地表面平均温度的上升,还造成了更频繁、更剧烈的极端事件。极端事件对建筑物的热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室外气候和建筑设计下,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过热和过冷的风险。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过热风险受到了持续的关注,但过冷风险却没有。该研究旨在创建一个新的寒潮年(CSY),用于考虑当前气候下极端寒冷事件对建筑物热弹性的评估。

2023年10月20日至22日,2023碳中和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郑佳同学参会并作题为“温度/pH双重刺激响应变色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温度和pH双刺激响应的复合变色水凝胶(SPS)。相对于传统的PNIPAM水凝胶,SPS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太阳光调制率、线性温度响应和多刺激变色等优势,为智能变色水凝胶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2023年11月19日至22日,第25届亚洲校园CSS会议在日本九州大学举办。我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思琦同学作题为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ammonia/methane stratified flame的口头汇报。该报告认为,氨作为一种零碳燃料和优秀的氢载体,在燃气轮机和锅炉等工业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不同的燃烧模式对氨火焰的结构和燃烧特性有很大影响。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建立了旋流火焰实验平台来模拟常见的工业旋流燃烧过程。采用氨和甲烷两种不同的燃料,采用完全预混和分层双火焰燃烧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火焰中OH*和NH2*的化学发光特性以及速度场。结合数值模拟,对火焰结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氨在不同燃烧模式下的火焰特性,为未来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燃烧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11月17至19日,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热传质领域项目进展交流会议于在四川成都举行。我院学生谢逢欣、张辰飏在任涛副教授指导下,作题为“基于OCO-2卫星辐射光谱测量的大气XCO2快速反演”的口头报告。该报告集中针对于未来天基卫星实时监测所带来高通量、高分辨率的光谱数据,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CO2柱浓度快速反演方法,为我国未来实时碳检测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算法技术支持。报告荣获了王补宣-过增元优秀口头报告二等奖。

   低碳学院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创赛事、学术讲座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等进一步提升低碳学子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经过积淀,研究生培养工作成果显著,高水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低碳学子走向学术会议报告的舞台,向专家学者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科研一线青年人的精彩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