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15国青年齐聚上海交大,共绘碳中和未来蓝图 -- 2025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国际暑期学校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15 

2025年7月7日至11日,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政策与全球行动”国际暑期学校在上海交通大学临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爱丁堡大学联合主办,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WFEO-CEE)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承办。

本届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近30名优秀青年学子,国际生占比达85%。学员涵盖本科高年级、硕博等不同阶段,专业背景横跨工程、建筑、政策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与文化多元化,也为碳中和议题的研讨带来了丰富视角。
 

开幕启航 思想碰撞

7月7日上午,暑期学校正式开幕。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助理任涛副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向全体学员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勉励同学们珍惜这次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机会,碰撞思想,激发创新,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幕式后,学员们通过趣味破冰环节相互认识、展示自我、分享兴趣,现场气氛活跃热烈,为一周的学习和合作奠定了良好氛围。


 

围绕“碳中和未来”这一核心主题,本届暑期学校精心设置了前沿讲座、企业参访、文化体验、专题研讨与小组汇报等多元课程模块。

名师荟萃 聚焦前沿议题

前沿讲座环节,国内外知名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前瞻分享。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耿涌教授作《通向碳中和之路:中国的低碳发展》的主题报告,爱丁堡大学 Aristides Kiprakis 教授深入剖析《气候变化进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的刘婧宇副教授、董会娟副教授,以及低碳学院的童抗抗副教授、张振东副教授、张宇泉副教授、龙霞副教授和余海珊讲师,围绕低碳政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循环经济、氢能创新、可持续能源、青年气候行动等议题,开展了多场专题授课。Impact Hub Shanghai的杨婉冬女士则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可持续消费与绿色生活》的实践经验。

 

实地探访 感受低碳创新

企业参访环节,学员们走进特斯拉上海临港中心,近距离了解全球领先企业在智能制造与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实践,切身感受低碳科技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落地应用,拓展了对绿色制造前沿发展的认识。

 

文化体验 增进理解与友谊

文化交流与校园参访环节,学员们走进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先进实验室,近距离了解低碳科研的最新设备与研究方向。通过包饺子等沉浸式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大家不仅品尝了亲手制作的美味饺子,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文化、分享故事,增进了跨文化理解与友谊,为多元背景下的合作与沟通打下了良好基础。

 

分组研讨 激发创新思维

在专题研讨与小组汇报部分,任涛副教授、张振东副教授、童抗抗副教授及余海珊讲师组织指导同学们以“低碳校园设计”为主题展开分组研讨。各组围绕“绿色建筑与能源效率”、“可持续交通”、“废弃物管理与循环利用”、“校园参与与意识提升”方向提出可行性方案,并于两天后进行汇报展示。任涛、陈熙、余海珊三位老师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小组汇报奖”,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与团队协作。

 

圆满收官 青年共赴未来

7月11日,暑期学校顺利闭幕。闭幕式由低碳学院留学生Lia Fransisca主持,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代表 Yasin Amara Sekou S DRA、Othman Odai Redhwan Mohammed 和 Mohammed Onyinye Mary 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学习体会与收获。他们表示,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他们对碳中和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锻炼了跨文化合作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闭幕式上,院长助理任涛副教授为获奖小组颁发“最佳小组汇报奖”,并向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他寄语大家:“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青年一代携手行动。希望你们把所学所思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行动,成为绿色未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本次暑期学校汇聚了来自四大洲的杰出青年,搭建起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助力全球青年携手探讨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在学术思辨与文化交融中,学员们收获知识、拓宽视野、收获友谊,也为全球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生力量,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发展合作中的重要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