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与临港管委会开展合作交流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8-26 

2025 年 8 月 25 日,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党委书记郭亮、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郭作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澳洲关系顾问王丽娜一行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作工作交流,管委会发改处、高科处负责人出席交流会。会议由发改处处长陆瑜主持。

郭亮首先代表低碳学院,向管委会长期以来对学院建设与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与临港新片区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年5月,双方签署了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提质加速的新阶段。作为上海交大在临港最早布局的单位之一,低碳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校地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出了务实探索和有益尝试,积极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赋能,为临港低碳城市建设献力。郭亮重点介绍了低碳学院的近期工作,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组织落地、高能级国际会议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

郭作鹏介绍了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未来希望深度依托中英低碳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国际化平台资源,进一步拓展与临港新片区的合作维度。通过导入上海交大在绿色能源、低碳环境、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技术成果,同时引入成熟的科技成果孵化经验,为临港新片区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能。王丽娜围绕校企协同联动、国际资源引入等重点工作,介绍了交大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推进情况和实践经验,同时为后续合作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可参考模式。

陆瑜处长介绍了“临港科创城”的整体战略规划,临港新片区将把创新创业作为核心抓手,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前沿产业引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和资本加速赋能”为建设目标,全力打造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陆瑜指出,通过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低碳学院的学科优势已与临港的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了深度结合,产教融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临港新片区不仅有制度创新优势、应用场景优势,也具备产业基础和干事创业的情怀,希望低碳学院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联合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导入交大的优质资源,将临港新片区作为战略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基地,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

交流过程中,双方围绕共建产业孵化平台、推进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加强科研能力提升及深化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未来双方将充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高水平人才储备、优质科研成果产出以及专业技术转移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具备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在临港落地转化,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临港新片区也将持续为交大低碳学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搭建校企对接桥梁,助力学院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双方长期合作注入持久动能。

本次座谈会不仅明确了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与重点任务,更搭建了政企校协同发展的重要沟通桥梁。未来,低碳学院将持续释放知识溢出效应,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双重作用,推动“交大所能”与“临港所需”的精准对接,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汇流为核心,强化国际化办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助力临港新片区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创业示范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