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与临港集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开展专题座谈交流会
2025年10月14日,临港集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韩国华、临港产业大学校长王春华等一行来访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双方就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推动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开展交流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澳洲关系顾问王丽娜、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郭作鹏、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党委书记郭亮、以及学院相关教师出席专题交流会。
郭亮代表低碳学院对临港集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对集团作为学院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校企协同、学生就业、科研攻关与产业孵化等多方面所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近期学院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多次围绕产学研协同开展座谈交流。管委会建议学院进一步深化对临港园区企业的了解,通过产教融合导入交大更多优质资源,拓展人才培养的新领域与新模式。学院也正积极借鉴世界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协同路径。未来,期待与临港集团继续深耕合作维度,依托“产教融合”这一核心机制,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更高层级的战略合作。
郭作鹏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他表示,交大通过设立地方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及国家孵化器等多元平台,系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与临港新片区的合作维度,持续向临港新片区导入成熟的成果和孵化经验,为区域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能。王丽娜则围绕校企协同与国际资源导入等方向,介绍了交大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她表示,期待临港新片区能够借助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的全球网络与资源,共同探索符合临港发展需求的国际化路径与模式,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支撑。
韩国华表示临港新片区历经六年发展,已实现质的飞跃。临港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产业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依托临港产业大学、产教融合联合体等载体,深化与高校、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协同育人机制。他强调,“智囊在高校,脉搏在企业”,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在国际化与绿色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必将为临港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未来,将持续强化产教融合联盟协作机制,以产业链为纽带,广泛汇聚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持续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王春华系统介绍了临港产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与运行模式。他指出,临港产业大学是在国家战略布局与上海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双重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系统化、实战化的教育培训体系。面向未来,他希望与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高端人才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为新片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双方在会上达成共识,将在校地资源整合、园区低碳建设、产业生态创新、校企科研合作、项目资源导入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