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九届(2025)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产学研合作论坛暨师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第九届(2025)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产学研合作论坛合影
11月5日下午,第九届(2025)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产学研合作论坛暨师生见面会在学院主楼五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主办,上海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协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处副处长庄青松、上海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理事长韩国华、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市场发展部主任徐德辉、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低碳学院党委书记郭亮、副院长何义亮以及逾六十位业界嘉宾、学术导师和2025级学生齐聚一堂,共话低碳产教融合新篇章。论坛由学院副院长何义亮主持。
领导致辞:锚定方向,共绘蓝图
论坛伊始,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党委书记郭亮首先致欢迎辞。她回顾了低碳学院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实践,并对未来的合作发展提出新的期望,她勉励同学们把握机遇、积极向产业导师请教,并将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联动共育的良性机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处副处长庄青松发表致辞。他强调,管委会将致力于筑巢引凤,以精准的政策支持加速高层次低碳人才的培养与集聚,汇聚各方合力,共促临港新片区迈向更高质量的绿色低碳未来.

主题报告:聚焦人才,解读政策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市场发展部主任徐德辉以《解码求职新人,服务国家战略》为题,深入剖析了新时代的人才特点,为学生如何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指导。

紧接着,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详细宣介了临港新片区的最新人才政策,为有志于在临港创新创业的青年才俊描绘了清晰的发展前景。

低碳学院副院长何义亮在《低碳学院产学研合作联培工作概况》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低碳学院在产学研合作联培育人方面的实践模式与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成长平台。

成果颁奖与分享:彰显实践力量
随后,进行了专业实践成果奖颁奖仪式。低碳学院从能源、环境、金融经济三个方向出发,组织了2024级师生参与低碳专业实践项目或研究课题。学院综合评选出4个优秀项目授予本年度专业实践成果奖。分别为《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园区节能改造潜力评估与实施路径研究》、《全球公众参与型碳普惠机制比较研究》、《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转型脱钩效应及路径研究》、《低成本高可靠性异质结电池封装材料体系开发与产业化适配》。




随后,能链科技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2024级产业导师翟宇博,作专业实践代表性项目分享感言。他以自身的产业实践经验,阐述了校企协同在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价值。

为激励在低碳领域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优秀学子,本次论坛还举行了“书赞桉诺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奖学金”颁奖仪式,五位表现突出的同学获此殊荣。

项目路演:展示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特设产学研项目路演环节。来自龙霞、周叶老师团队的《燃宇:退役锂电高值化制备绿色燃料》、董雪老师团队的《融合C臂X光机与激光技术的高精度即时手术定位导航产品》、薛渊老师团队的《塑微新生》三个极具创新性与市场潜力的项目团队先后登场,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低碳学院科研团队出色的科创能力。



基地签约与导师聘任:夯实合作根基
为持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低碳学院与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郑重签署了研究生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基地揭牌。实习就业基地将为低碳学子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最后,论坛举行了2025级硕士研究生产业导师聘书授予仪式。学院聘请了27位来自双碳重点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产业导师,涵盖能源、环境、金融等多个领域,将为低碳学子带来最前沿的产业洞察与实践指导,共同构建“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论坛在全体合影后圆满落幕。会后,师生开展了面对面深入交流。现场氛围融洽,师生们就低碳领域前沿动态、研究方向及职业规划等话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友情链接 ---